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     李嘉诚先生投资的植物造蛋,确乎不是扯淡,一瓶瓶植物造蛋黄酱已经摆上了超市货架,黄澄澄的一排。这波人造蛋正圆润地,浩浩荡荡地滚滚向前。二十天光景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人造肉横空出世,李嘉诚先生还让这人造肉,和当下最火的3D打印联了姻:美名其曰3D打印人造肉,瞬间就赚足了眼球和好奇。

       先说说这红透半边天的3D打印,似乎承载了人类梦想的极限,这3D打印机的黑匣子里到底有什么呢?大致想来,应该有一盏阿拉丁的神灯,灯下左侧的变形金刚伺机而变,右侧的马良攥着神笔龙飞凤舞,顽皮的孙悟空在一旁吹着寒毛。如此这般这般如此,方能让3D打印上天入地、无所不能,无论何时何地,所想即所得。当年漫游未来世界的小灵通,在这样神奇的3D打印面前,恨自己的想象力匮乏啊。

       小灵通是不必过度自责的,3D打印无非是将上上个世纪的梦中所想发扬光大,整合了上个世纪的技术要领,试图在本世纪的市场上呼风唤雨撒豆成兵。撩开神乎其神的面纱,3D打印无非就是分层增材制造、快速成形技术,如果结合3D扫描,在个性化定制的生物工程领域魅力独具。

       具体到食物,以前的食品工业流水线,塞进去一只鸡,吐出来一瓶瓶鸡肉酱,或者一个个鸡肉汉堡是驾轻就熟了。3D打印呢,号称是可以反过来,装进去一块块的鸡肉,能够打印出一只会下蛋的鸡,至少可以打印出一个神形皆备的鸡翅膀。这是梦想还是现实呢?只能说打印点纯粹的鸡脆骨还是可以实现的,有血有肉有骨头的鸡翅膀还需假以时日。

       已经面世的,已经可以入人类口的有3D打印食物,主要是鸡肉、猪肉、牛肉、土豆、意大利面、草莓、蓝莓等。先说当下这已经实现3D打印的猪肉和牛肉,都是从养殖场和屠宰场一步步走出来的传统意义的猪肉牛肉。先把这真实的肉打成肉糜,算是为打印机准备好了打印油墨,专用的食品黏合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辅料,另外可以配搭调料若干作为小量油墨,都装在打印墨盒中待用。

       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控制电脑编程,设计出心仪的形状,电脑给3D打印机发号施令,打印机就一层又一层地挤压出菲薄的肉片,二维的层被黏合剂凝结成三维的食物形态,打印结果就是味道与肉糜味道相差无二的3D肉,所想即所得仅只在形状上满足了而已。这样看起来很美,吃起来很软的3D打印肉,目标消费人群是老年人,入口即化,易咀嚼,好吞咽,视觉效果上比千年不变的肉糜强多了。当然,对于吃货们而言,仅只是看上去很美。当然,这一层又一层堆积粘结的3D打印技术,做东方的千层饼,做西方的披萨饼,看来都是物尽其用、得心应手的。

       至于目前走上餐桌的3D打印水果,和肉糜原理大同小异,也是把浆果打成果浆,然后就和做肯德基爆浆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差不多的工艺。海藻酸钠带着果浆,在氯化钙水里打个滚,一个个珍珠奶茶似的果浆球装进3D打印的墨盒,被打印挤压成薄片,粘结成电脑程序控制的水果形状,味道嘛,可以在果汁和果茶之间想象一下。

       3D打印人造肉,可谓李嘉诚在食品领域的第二宗大手笔。不过,这李氏人造肉和李氏植物蛋虽说都是人造食品,但截然不同。植物蛋和市面上已经很平常的大豆蛋白肉异曲同工,本质是对肉和蛋的形色和味道无限模仿的豆制品。这人造肉,却是配制营养液来喂养细胞,最初的细胞是从牛或猪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来的,这些细胞有悟空的本领,从一个,变到无穷多,三个星期细胞数目就能超过百万个。众多的细胞合成短短的细细的肉丝,肉丝再累积成肉块。现在人造肉的成就路径如同吐丝成茧,以后也大同小异。人造肉长成之路,路漫漫而修远。首先没有脂肪的净瘦肉,风味打了折扣不说,最最重要的是,舌尖和牙齿的感觉,可是最难模仿的食物属性,以假乱真殊为不易。

       这一个个细胞长出来的人造肉千金难求,一公斤合计1万美元的生产成本,千倍于传统肉类。嫁接3D打印的概念和技术,也不能克服这些瓶颈。积极乐观地看这前瞻性技术,如果当真能十年磨出一剑,像植物蛋一样在货架上神气活现,那么也当归功于现代组织工程学的日新月异的卓越成就,3D打印最多是在肉块的小血管形态构架模拟上使其锦上添花而已。当然,无疑,这算李嘉诚在碳约束时代的长线投资。

       我呢,想申请个专利,让李嘉诚先生心动而投资。大规模养殖食用昆虫,快速获得动物蛋白的打印墨水;均衡搭配蚂蚱类瘦肉感昆虫和蛆虫类肥肉感昆虫,利用3D打印技术,为虫糜再塑新形,调和新味,感官上竭力接近人类挑肥拣瘦的喜好。这是传统的虫,和现代3D的强强联合,低碳环保,且看不远处,3D打印的人造虫肉,欢天喜地等着我们。

      千根线一根针,三十六计皆看罢,劳神费力3D打印出来的劝世箴言,还是——

      肉,少吃为上,千万年修行,终于站在食物链高端的人类,适当节制与生俱来的动物蛋白欲,身体会更健康,世界也会更健康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朱毅

朱毅

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理学博士,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,食品生物技术方向博士生导师,微藻资源化利用硕士生导师,《中国食品报》等报刊专栏作家,国家农产品贮运保鲜联盟副秘书长。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文章